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创业
主题: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创业
时间:8月12日10时
地点:人民网演播室
嘉宾: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
目前,政府正在大力推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大学的管理者如何去看待创新创业,他们去如何做好创新创业工作?人民网为此特别策划了“大学书记校长谈创新创业”系列访谈。今天上午10点,我们非常荣幸地为大家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做客人民网,为大家谈一谈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创业,欢迎大家关注。
丁仲礼,男,汉族,1957年生,浙江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第四纪地质与古气候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兼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任等。历任北京市第十届政协常委,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还是国际IGBP-PAGES执委会委员,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理事等。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在第四纪地质,特别是中国黄土研究方面做出贡献。
[主持人]: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学部迎来“六十华诞”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出席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并送上“生日寄语”:科技创新要在“顶天立地”上下功夫。您是如何理解这个“顶天立地”的?
[丁仲礼]:我粗浅的理解是:“顶天”即追求科学卓越,“立地”则是科研成果能得到实际应用。
[主持人]:具体到不同的大学,在创新创业方面是否会有所侧重?比如像国科大这样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大学,与创业相比,是不是会更加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丁仲礼]:是的。研究生教育一般以培养研究型人才、科技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简单一句话,我们的研究生教育主要立足于培养研究生如何做研究上。
[主持人]:国科大学生创业有哪些优势?
[丁仲礼]:如果要创业的话,国科大的研究生还是会有一些优势的。说到底,创业需要有项目,即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还要有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从这个角度分析,国科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在于其所在研究所、所在团队或多或少有一些具备市场应用潜力、但还没有得到转化的科技成果。如果我们的学生有足够的市场敏感性,有足够的经营能力,又能找到风险投资转化这些成果,那么这将是他们独特的机会。当然,也不排除他们自己通过多年的研究,研发出有市场潜力的成果,从而为自己创业奠定基础。
[主持人]:国科大从以前的“科教结合”,到现在的“科教融合”,这种转变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什么好处?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课程设置结合起来?
[丁仲礼]:科学院的优秀人才与先进平台分布于各研究所,科教融合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学生一到学校,就能得到这些人才的指导,在学习、研究阶段能利用这些研究平台。从理论上讲,这样的融合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一定有帮助的。但创业是一个更为宏大的“叙事方式”,我还不能肯定地说,通过科教融合,我们学生的创业勇气和能力也会随之提升。今天讲大众创业,我的理解是指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进入市场,也就是到市场上去游泳吧。但我国传统上讲“成家立业”,这个“业”的含义更为宽泛,如果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组织起一个或大或小的团队,去攻克科技难题,当然也会被认为成功“立业”了。
“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课程设置结合起来?”关于这个问题,国科大还在研究摸索过程中,但我们已经成立创新教学中心,以后也会设立创业教学中心。我个人的主张是:我们的学生应该首先学会科技创新,然后进一步理解或尝试如何在更大领域内的创新。至于进入市场去创业,则需要稍微谨慎一些。我更希望他们毕业后,先到合适的单位去实践一段时间,然后在有条件时,再自己出来创业。
[主持人]:国科大招收本科生已经一年有余,效果如何?这批孩子的创新创业意识怎么样?
[丁仲礼]:国科大首届本科生已经学习了两个学期。我总的评价是:大部分学生基本素质很高,学习很努力,进步很大。他们现在的兴趣面很广,理想也很高远,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梦想成为科学家,都想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
[主持人]:目前制约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的体制问题有哪些?
[丁仲礼]:体制问题这样的话题不容易一下子说清楚,况且把创新创业放在一起谈体制问题更不容易。我个人感到多年来我们对阻碍科技创新的体制问题已经谈了很多,大部分集中在各科技方面军定位不明,导致互相同质化竞争、碎片化竞争,资助体系多头、分散,没有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评价系统重量不重质,导致科技人员急功近利等等。我们多年来对问题有认识,但改起来较难,说明理顺体制是需要时间的。
过去有媒体问我如何克服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我的回答很简单: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以后,已经解决了激励机制问题,为大学、科研院所的成果应用扫清了体制上的障碍,当然也为科研人员、大学教师、直至毕业生的创业创造了较好的制度条件。
[主持人]:现在社会上对大学生创业有质疑的声音,有人认为大学生在人生阅历、社会资源、个人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欠缺,创业很“危险”,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丁仲礼]:创业有风险是必定的。在市场中游泳被呛水也是难免的,真正创业成功的毕竟只占一个不大的比例。所以,我们不能不负责任地提“只要你创业,必定会成功”这样的口号。但你不去创业,在市场上成功的机会将永不具有。
[主持人]:您认为,一个人创业要成功,需要哪些特质?
[丁仲礼]:这个问题我真回答不了。不过我觉得,创业前,认真研究一下柳传志、任正非、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成功的案例,研究一些创业失败的案例,尤其是失败后又“翻身”的案例,肯定是大有助益的。大概创业成功者都具备心思缜密、深谋远虑、敏感敏锐、敢于担当、长于组织、长于交际等特质吧!在中国这样的文化环境下,还得学学宋江笼络下属的本领。
[主持人]:贵校成思危先生去世已近1月,成思危先生对创新创业有不少论述,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成思危先生对风险投资、创业资金等有不少研究,对于创业的大学生来说,资金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在这方面有哪些支持?
[丁仲礼]:成思危先生是大学问家,他的离去是国科大不可弥补的损失。但我本人由于学习不够,真不敢贸然简介成先生的核心学术主张。国科大目前还没有研究,对休学创业的学生是否应该给予资金支持。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2015年8月12日。